发布时间:2019-10-18 10:00:00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近日发布了《红筹企业创新试点财务报告差异调整及补充财务信息审计指引》科学创新委员会(以下简称“审计指南”)。4月1日,中信建投负责人就审计指引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近日发布了《红筹企业创新试点财务报告差异调整及补充财务信息审计指引》科学创新委员会(以下简称“审计指南”)。4月1日,中信建投负责人就审计指引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对试点上市红筹企业的差额调整信息和补充财务信息进行核实是一项新业务。迫切需要制定相应的业务指引加以引导和规范,为红筹企业在科技创新板发行上市试点工作提供高质专业服务保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cific制定了审计准则。
据介绍,根据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对红筹企业信息披露规则的要求,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审计准则》贯彻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突出规范红筹企业财务报告差异和补充财务信息审计的特殊性。规范了实物要求、业务受理、审计计划、审计程序执行、审计报告出具等各个环节,及时指导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准则还提供了审计报告的实例,供注册会计师在实践中参考。
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试点红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核心是,试点红筹企业的差额调整信息或补充财务信息是否应按照《关于科学创新红筹试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的要求,并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调整或调整。第二节提出审计意见。在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在接受业务委托前,要充分了解业务的基本情况,并考虑其业务能力,慎重确定是否接受委托。例如,海外会计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具体差异有哪些,哪些差异可能与本业务有关,红筹企业的管理是否称职,他们是否充分认识到标准,以及他们是否有能力按照相关规定编制差异调整信息或补充财务信息?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二是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审计准则遵循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差异调整信息和补充财务信息审计业务时应执行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程序。
三是注意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和保存。审计工作底稿既是对审计过程的记录和作出的重要判断,也是监察部门明确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企业应高度重视和规范工作底稿的记录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