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17 11:18:10
在信息时代,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很多企业都使用了它ERP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动态监控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的全过程,集成财务、资产、生产、供应、销售等模块功能,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同时,ERP系统的广泛应用也给审计带来了新的风险。
在信息时代,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很多企业都使用了它ERP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动态监控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的全过程,集成财务、资产、生产、供应、销售等模块功能,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同时,ERP系统的广泛应用也给审计带来了新的风险。
首先,ERP系统存在固有的风险由于ERP系统实现了基于Internet技术的信息共享,存在着电子数据感染病毒或传输错误等风险。
ERP系统扩大了企业控制风险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职责分工使不同岗位的人员得到有效的相互监督在ERP系统中,职责的划分是通过对不同的人员赋予不同的权限来实现的,这很容易由于有意或无意泄露访问密码而失去有效性,从而增加内部控制的风险此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潜在的欺诈风险也不容忽视据悉,已经取得200年优异业绩的巴林银行因电脑欺诈而破产该行员工李森利用电脑会计系统建立虚假账户进行欺诈和诈骗,致使巴林银行损失8.6万英镑。
企业ERP系统扩大了审计的检查风险首先,在ERP环境下,审计环境发生变化,审计范围扩大在ERP系统中,通过生产、供应、销售等模块功能的集成,财务模块的数据基本上由各业务模块的数据自动生成然而,传统的审计方法严重依赖于财务数据此时,如果不扩大审计范围,将导致审计盲区大,加大审计检查风险其次,ERP系统改变了审计线索传统的财务审计工作按照“原始凭证-明细账(日记账)-总账-报表”的顺序进行双向查询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和验证,可以发现审计线索在ERP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在初始设置时已经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设置企业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基本上没有大问题如果我们想从中寻找错误,那么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在ERP环境下,审计更难获得“***手数据”目前,国内企业普遍采用的ERP系统管理软件有SAP、Oracle、UFIDA、Inspur等。在这些数据环境中,现有的AO审计软件很难获得数据接口,数据导入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虽然ERP系统本身及其运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但ERP系统在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因此,面对ERP环境下的一系列风险,审计应积极面对而不是规避。
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和资产负债检查的认识在调查阶段,有必要与企业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沟通,了解企业ERP项目是否成功推出,ERP系统实施中存在哪些困难,企业如何应对,通过询问找出风险控制点在审计现场,要加强对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的核查,以弥补对制度认识不足造成的审计风险例如,为了提高本年度的销售收入,有些业务员可能会要求系统操作员提前录入销售订单,在库存管理系统中进行销售和发货然后在下一年度通过修改或删除的方式,将该账户在ERP物流系统或直接在财务系统中核销此时,审核员可以直接导出ERP系统中的历史/当前库存查询报表,并通过对现场库存数量和ERP系统数据的对比分析,检查账目与企业实际的一致性。
从宏观政策的角度评价企业决策及其实施的有效性ERP系统的实施,使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会计业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这种变化也促使审计监督的***从判断企业具体业务处理方法的正确性转向评价企业决策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开发适应企业环境的计算机审计软件目前,我国虽然有一些审计软件,但严格来说,还没有一个与ERP环境很好的匹配其中一个障碍是现有的会计软件不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或不开放的数据结构,因此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不能通过接口快速进入审计系统。因此,根据不同的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开发适合不同计算机平台和操作环境的计算机审计软件,特别是数据库挖掘,从而可以访问被审计单位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收集审计所需的原始数据提高审计电算化工作效率。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具有财务、审计、计算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审计人员要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更新和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审计机关应定期举办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等方面的培训班,为审计人员更新知识结构创造条件。
加强计算机审计环境下审计准则的研究和完善一方面,新的审计准则体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适应了我国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审计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会不断变化,新的问题会再次出现,审计标准的一些不完善也会凸显出来。
对于审计来说,企业ERP系统就像一个朋友它促使审计人员改变审计思维,以近乎强制性的方式改进审计方法在这种环境下,审计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对审计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有效地发挥监督和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