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1 11:18: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推广,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深入改革,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大大增加。内部审计需要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和变化,加快其转型升级,探索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推广,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深入改革,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大大增加。内部审计需要面对各种新的挑战和变化,加快其转型升级,探索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和评价,以促进组织改进治理、增加价值、实现目标。
由此可见,确认和咨询是内部审计的两项基本职能。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是审计的范围。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促进组织改善治理,增加价值,实现目标。
自2018年3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施新修订的《审计署内部审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与2003年审计署4号令相比,《规定》主要有以下变化:
扩大内部审计职责范围。增加了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的职责。将内部审计责任范围扩大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将内部审计从一个点扩大到整体,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有利于推动被审计单位利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系统解决财政收支和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内部审计职能由监督评价向服务建议转变。《规定》增加了建议的功能,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本质不仅是监督和评价,更是从服务的角度提出建议,而服务的角度往往是建立在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的。审计不同于一线业务人员,它可以直接创造价值。它独立于企业的日常业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后一道防线。内部审计不仅能够满足事后的判断,而且能够服务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增加了提高被审计单位治理水平的内部审计目标。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基石,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作为公司治理监督制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公司治理体系的完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条例》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可能影响独立客观履行审计职责的工作,更加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反腐败领域的尖锐作用。审计是反腐倡廉的“先锋”。纪检监察部门在办理一些案件时,经常会同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审计机关等参与案件的查办。审计中甚至发现了一些重大反腐案件的线索。
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加快形成“**一场博弈”的审计工作,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的合力。
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审计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从内部审计到管理审计的发展是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职能部门,具有监督和服务职能。实现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是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管理审计应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质性检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审计技术将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审计方法是通过查阅各种规章制度、财务报表、财务凭证和收集项目资料,找出企业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然而,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业务部门的各种系统正在上线,并逐步走向正常运行,包括财务、工程、物资等系统,已成为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新的工作方法的形成使审计逐渐摆脱了原有的固有模式,从纸质数据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变。
对审计人员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将更加全面。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利益相关者不断变化的要求对内部审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内部审计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增强责任感。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自我加压,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内部审计的好坏,取决于它能否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否促进权力的规范运行,能否促进反腐败。
第二,分析、判断、推理和沟通的能力。很多问题不是表面的,直接摆在我们面前的,而是很可能隐藏起来的。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线索和疑问,不断地询问和询问信息,循序渐进,破茧而出,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剖,找到它们。
第三,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我们不仅要有财务、审计、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一定的业务知识,这样才能了解自己和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