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7 12:18:10
小微企业是培育经济新能源的重要源泉,在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创业就业、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剧。
小微企业是培育经济新能源的重要源泉,在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创业就业、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剧。
为更好地了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24日发布了《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以下简称白皮书)。
内容显示,与2017年相比,在金融体系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我国小微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信贷支持,融资成本大幅降低,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便利的金融服务,拓展适应小微企业特点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取得这些成果的原因是财政政策和支助系统不断改进。如货币政策、差别化监管政策、财税激励等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完善;保险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地方风险补偿、征信体系等风险分担和信用增强机制逐步建立。
然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微企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障碍,银行在为小微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民营小微企业的成长,也需要财税、司法、监管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不断改善金融生态。
在为实体经济输血的过程中,银行“不敢放贷”和“不想放贷”归根结底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小微企业、公私不分。
白皮书指出,从社会信用体系的角度看,当前我国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和经营环境的不完善,是制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持续改进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企业信用意识,进一步落实竞争中性原则。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平台运营模式方面,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引入苏州企业信用体系,成为国内首个税务、工商、环保等78个职能部门的服务平台,由地级市自行收集。金融机构可以快速在线获取企业需求并开始对接,而企业也不能根据自身产品的需求和快速应用离家出走寻找符合性,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选择双向、及时对接。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诸多因素影响,**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银行获取信息的难度和成本仍然较高。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存在逃废债务行为,破坏了银企信用关系,影响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除了社会信用体系和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外,白皮书还分析了当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小微企业融资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二是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小微企业质量不高影响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四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直接融资服务有待完善;五是政策性担保体系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白皮书指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事关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就业大局,是一项长期、全面、系统的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市场化发展与政策支持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共同努力,继续解决困难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高质快捷的金融服务。
为了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各方正在形成合力。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国有大银行大雁效应的背景下,中小银行感受到明显的竞争压力。很多银行都表示,由于缺乏大型国有银行低利率的优势,高质客户流失严重。此外,虽然该行积极应对投资增加和利率下调,但大中小民营企业以及小微企业的融资却遭遇了双重火热局面。
如何构建面向市场的竞争***体系,成为解决小微融资难的又一重要问题。
“首先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而不是融资贵的问题。对大银行来说,国有银行提供的贷款越多,对整个市场就会起到稳定作用,即扩大金融覆盖面。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中小银行的融资成本也很高。”某大银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国有大银行要发挥“雁头”作用,通过扩降价降低全社会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兰,在当日央行召开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闻发布会上说,总体思路是发挥市场价格调节作用,构建功能互补、竞争有序、差异化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小微企业合理定价和信贷投放的商业可持续性,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机构的经常性资金覆盖面和便利性。
具体来说,一方面,继续发挥国有大银行的龙头作用,依托国有大银行的资金、规模和网络优势,加大信贷投入,保持低融资成本,通过优化内部传导,构建扩大投资、降低成本的长效机制,使短期行为转化为长期结果。同时,要着力挖掘银行各项***,完善对小微企业的首贷支持,努力扩大小微信贷覆盖面。
邹兰说:“今年,有人提出,对大银行的需求应该更多地基于其首期贷款支持力度,而不是简单地抢别人的客户。”。
另一方面,要继续发挥股份制银行的业务和技术优势,切实发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法人金融机构贴近本地、管理灵活的地方优势,积极发挥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的场景和模式优势,引导其在组织结构、内部管理、服务效率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
“面对大银行的竞争,小银行给了他们进一步的压力和动力。邹兰说,在这种压力下,要进一步发展自身特色,形成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小微金融整体供给质量。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关系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就业大局,是一项长期、全面、系统的工程。
对于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思路,白皮书指出,一是进一步落实“竞争中性”原则,消除融资的隐性障碍;二是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性原则,进一步优化配置三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和传导机制四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小微企业资本补充渠道;五是加强政策支持,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六是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七是加强信息共享,不断优化社会信用体系;八是加强规范引导,增强小微企业自身素质和融资能力。